首页 放生的好 佛经念诵 放生果报 佛法导论 放生咒 佛教故事 放生念诵 佛教修行 放生时间

佛法导论

般若智慧修炼的捷径与方法

来源:http://www.lkzgj.com 作者:成都代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:2024-04-20
摘要:诸菩萨摩诃萨应方便住般若波罗蜜多无住。若无世间八风,则应视八风如幻,不生嗔痴。菩萨摩诃萨应成就精进波罗蜜多。施者、受者、所施者,皆不可得。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忍波罗蜜

修行方便

我们已经知道,万法皆空,万法无相,万法无性,万法无生,万法无所有,万法不可得。既然如此,我们又如何修行呢?若有修行,则非空,是相,是性,是生,是成。若无修行,如何自然成佛?所以修行要有方便,没有方便就不能成就功德。大般若经》第三云,方便住般若波罗蜜多无住,所住、能住皆不可得。

因此,修行有两种方便,一是无住而修一切法的方便,二是观一切法如幻而知一切法的方便。前者是无住修习诸法的方便,后者是了知诸法如幻的方便。

若心无住,即心无空,即心无相,即心无性,即心无生,即心无一切不可得法,即入第一义谛。因此,如果心无挂碍,就有修习一切法的方便。

在《大般涅槃经》第三卷中:

"佛告舍利子 舍利子。诸菩萨摩诃萨应方便住般若波罗蜜多无住。住与能住,不可得故。"

般若智慧修炼的捷径与方法

"诸菩萨摩诃萨应行无舍布施波罗蜜多。施者。受者。以及所施之物。"施者、受者、所施者,皆不可得。"

"菩萨摩诃萨 "菩萨摩诃萨应以无护方便圆满净戒波罗蜜多。"犯不犯相不可得。"

"诸菩萨摩诃萨。"菩萨摩诃萨应以不取而圆满忍辱波罗蜜。"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忍波罗蜜。"动与不动不可得。"

"菩萨摩诃萨。"菩萨摩诃萨应以勤无为法而得成就。"菩萨摩诃萨应成就精进波罗蜜多。"身口意三业不应勤"。

"菩萨摩诃萨应无念。"菩萨摩诃萨应离念,圆满禅定波罗蜜多。"有味无味皆不可得"

"菩萨摩诃萨应无所住而生般若波罗蜜多。诸法性相不可得。"

换言之,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心修布施、以无住心修持戒、以无住心修忍辱、以无住心修精进、以无住心修禅定、以无住心修般若。

何谓无住之心?也就是不取于相。无四种相,即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若离四相,则不住诸相,心无所住。

何谓诸法离四相?在一切法中没有嗔恨心和贪欲心,就是离四相。因此,出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嗔不贪,以修身养性、提升德行为标准。嗔贪心少了,自然不造恶业;恶业无因,自然不堕恶道。

此外,没有嗔恨和贪婪,自然也就没有四相。无四相,心自然无住。心无所住,自然万法皆空。这种对法性空义的体悟,就是无上菩提的含义。而般若波罗蜜也是无上菩提之义。

因此,般若波罗密并不遥远,应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求。随时检点自己的心,不嗔不痴。心净则身口清净。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,功德自然与日俱增。所以,佛法是化凡成圣的大因缘,不是一般世俗的取相法门所能比拟的。

因此,作为佛陀的弟子,必须时时刻刻远离一切罪恶,修习一切善行,净化自己的心灵。时时谨慎,日日精进。学佛有了真正的进步,不是学识高深,更不是神通广大,而是烦恼渐轻,内心渐净。二障一破,二我一空,二死一了,就叫成佛。有佛可成吗?但破二障、空二我、了二亡也是假名成佛。此等法门,皆从般若波罗蜜中来。一切圣贤,皆由般若波罗蜜多证悟。般若能生三世诸佛,能证诸佛无上菩提。

第二,方便观诸法如幻。万法无非缘起,缘起之法如幻如化。若知是幻,则体即是实,即从世俗谛入第一义谛,从第一义谛得涅槃。如果认为虚幻的诸法是真实的,就会成为宇宙论者,如果陷入宇宙论,就会进入生死。

明知万法皆幻,自然对世间万物无有执着。应知五阴身是幻,不应住于五阴身中。应知名利皆虚妄,不应执着于世间名利。应视亲眷为虚幻,不应执着于世间名利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观世间兴衰如幻,不居世间八风。观世间学问皆如幻,不住世间学问中。视生老病死如幻,不以生老病死为生。人虽在世间,但应视世间为虚幻,在世间而不在世间。如舟行于水,不溺于水。

知法如幻而不执着于法,虽不能解脱于万法,却能于万法中不嗔不贪。我们既然身在世间,就离不开五阴身心,但要视其如幻,不贪不痴。不是没有名、誉、利,而是名、誉、利如幻,不生嗔贪。不是无怨无亲,而是怨亲如幻,不生嗔贪。如果对亲人不生嗔痴,那么亲人就是平等的,虽然平等,但还是有分别的。若无世间八风,则应视八风如幻,不生嗔痴。无嗔痴,则不为八风所动。与其说要解脱一切世间学术,不如说要视一切世间学术为虚幻,不生嗔恨心。不嗔痴,则能转一切学术而不为其所转。与其无生老病死,不如观生老病死如幻,不生嗔痴。无嗔、无痴,则无生老病死。不是没有三界,而是三界都是虚妄的。因此,如果我们能够不嗔不贪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就会得到解脱。这就是所谓的诸法分别,不要分别想。

无性随缘,随缘无性。无嗔痴,随净缘,随净缘即四圣。嗔痴生则随染缘,随染缘则为六凡。故于无性中,永断诸恶,修习诸善。

在修行的方便中,概括了不住心和观法如幻这两项。般若经》中也有大量论述,请阅读。


参考资料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的好处 | 佛经念诵 | 放生果报 | 佛法导论 | 放生咒 | 佛教故事 | 放生念诵 | 佛教修行 | 放生时间表

Copyright 2019-2030 成都代放生协会 成都代放生_成都放生时间_成都放生鹅_成都代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